她有這份才情,使我們把她的作品讀了又讀,那就不妨說「我是張迷」,省得要來個「自圓其說」。 做了張迷,也就無需硬作客觀。 要不然你就變得「冷僻」了。 張愛玲的性格有很多缺憾。 誰的性格沒缺憾? 可是她特別的冷僻,特別的怪異。她要是一個正正常常的人,能寫出那麼多令我們嘖嘖稱奇的好書嗎? 她的作品尖刻,錢鐘書的《圍城》也尖刻。可是張愛玲的尖刻多帶一份悲涼。 看《圍城》你會覺得作者聰明, witty。 看張愛玲的小說感到的卻是她的蒼涼。 這可能是「因為懂得,所以慈悲。」 是這樣吧?
會重讀的書,一般都不是裡面有什麼新鮮事兒,精闢的見地,或是引人入勝的情節。 因為新鮮的,緊湊的再讀時就不再新鮮,不再緊湊。 就是精闢,初讀時已經拜服過了。 會重讀又重讀的書都是裡頭的文字的蘊藏量比一般的多。 像紅樓夢, 再看都是同樣的文字,卻又生出很多新的感悟。 曹雪芹的文字像俄羅斯的套娃,掃一遍是看不到底的。 張愛玲的文字的蘊藏量也不低,看一次是不夠的,尤其聽了文學家的分析,看過的還想再看。 那天聽許子東分析小團圓,便想重讀小團圓。 就是這樣。
張愛玲的文字尖刻,但不是『置身事外』的尖刻。 她好像在跟我們一起慨嘆,她的尖刻帶著理解,還帶著『婦人性』的慈悲。 我讀她的文章不覺得她冷,反而覺得溫暖。 當然,她寫的故事有時展示了人性的冷酷,世間的荒謬。 但更多的時候她寫的是人間的溫暖。 藝術講求真,善,美。 她的文字美,好像有書評說,過美。 她的文字善,更尖刻的文字也帶著慈悲。 要是覺得說不上『善』,只因她說得太真了。 我們要感覺人間的溫暖,不是靠一些搔不著癢處的『偉大啊』,『可憐啊』,『神聖啊』,『可愛啊』,『光輝啊』,『勇敢啊』。
我愛看張愛玲寫的文章,我是張迷。
會重讀的書,一般都不是裡面有什麼新鮮事兒,精闢的見地,或是引人入勝的情節。 因為新鮮的,緊湊的再讀時就不再新鮮,不再緊湊。 就是精闢,初讀時已經拜服過了。 會重讀又重讀的書都是裡頭的文字的蘊藏量比一般的多。 像紅樓夢, 再看都是同樣的文字,卻又生出很多新的感悟。 曹雪芹的文字像俄羅斯的套娃,掃一遍是看不到底的。 張愛玲的文字的蘊藏量也不低,看一次是不夠的,尤其聽了文學家的分析,看過的還想再看。 那天聽許子東分析小團圓,便想重讀小團圓。 就是這樣。
張愛玲的文字尖刻,但不是『置身事外』的尖刻。 她好像在跟我們一起慨嘆,她的尖刻帶著理解,還帶著『婦人性』的慈悲。 我讀她的文章不覺得她冷,反而覺得溫暖。 當然,她寫的故事有時展示了人性的冷酷,世間的荒謬。 但更多的時候她寫的是人間的溫暖。 藝術講求真,善,美。 她的文字美,好像有書評說,過美。 她的文字善,更尖刻的文字也帶著慈悲。 要是覺得說不上『善』,只因她說得太真了。 我們要感覺人間的溫暖,不是靠一些搔不著癢處的『偉大啊』,『可憐啊』,『神聖啊』,『可愛啊』,『光輝啊』,『勇敢啊』。
我愛看張愛玲寫的文章,我是張迷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